人类大历史丛书作家、生物学家贾雷德戴蒙德:我对人类对来保持“谨慎的乐观”

  • 来源:互联网
  • 时间:2023-08-30 21:12:33

历史是过去所有经验和教训的总结,而人总要往前看。


(资料图)

今夏的高温和洪水还未过去,但人们显然已经习惯了各种极端天气的新闻标题,除了震惊以及对遭遇不幸的同胞的同情,更多的是无所适从。既然人类是如此的麻木和自私,地球只好释放出一个又一个的警告。与此同时,全球经济依然低迷,局部地区的和平前景尚不明朗。站在未来的十字路口上的并不是少数人,而是所有人。在这个时刻,人类大历史似乎变得尤其重要。

许多人都是通过《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燃起了对人类大历史的兴趣。作者贾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虽然是以历史题材畅销书闻名,但其学术背景并非历史。他是生物学家,86岁的他至今仍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全职任教;他还在持续写作,下一本书预计在他90岁左右出版。我们有幸采访到他本人,作为戴蒙德全套五本历史系列的超长“导读”,一起聊了聊他对人类未来“谨慎的乐观”。

戴蒙德全套五本历史系列

抽离当下,潜入人类大历史

许多人都是通过《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燃起了对人类大历史的兴趣。正如标题三个单词暗示的,贾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极为精巧地将最后一次冰期后的公元前11000年到15世纪不同大陆的发展差异解释为“地理与环境的差异”。从走出非洲到最后一次冰期,人类在各地的发展程度都差不多;但是到了15世纪欧洲人环球航行、发现美洲并启动全球化的时候,各地的发展差距拉大了。这个差距并非来自不同人种生理和智力上的差异(显然让那些对种族主义心有余悸的人松了一口气),而是一些民族获得了更好的机会,可以称得上是“地理影响论”

《枪炮、病菌与钢铁》封面

尽管86岁高龄,戴蒙德依然活跃。他和妻子生活在加州,不用社交媒体,日常观鸟、举铁(你没看错)、弹钢琴、学习意大利语……他还在持续写作,下一本书预计在他90岁左右出版。

贾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虽然是以历史题材畅销书闻名,但戴蒙德的学术背景并非历史。他是生物学家,主攻胆囊和鸟类研究,86岁的他至今仍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全职任教

《枪炮、病菌与钢铁》本世纪初引入简体中文版,至今已出版了多个版本,成为“大历史”领域的必读书目。2022年,戴蒙德全套五本历史系列由中信出版社重新出版,全面思考了“我们从哪里来”,并对“我们将往何处去”提出了若干线索。

戴蒙德全套五本历史系列

研究文字出现以前的历史本来就必须大量借助包括生物学、基因学、考古学等在内的许多“硬”科学;自然科学训练以及跨学科视角让戴蒙德的历史丛书读来令人耳目一新,读者仿佛跟着作者一起畅快地迷失在一个又一个的证据和论证中。

阅读这五本大历史需要一定的“抽离”,从无处不在的社交媒体和琐碎而重复的日常生活中抽离,将自己重新设置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员。这五本书体量不小,为此特别送上一份作者最新的超长“导读”,看看你读完后是否会像戴蒙德一样,对人类的未来保持“谨慎的乐观”。

Q

距离《枪炮、病菌与钢铁》初次出版已经过去了26年,在基因学、生物学以及考古学等领域都有了不少新发展,在研究人类历史领域有涌现出新的方法吗?

Jared Diamond:传统的历史学家通过阅读从古到今的书面文献来研究历史,但文字不过是大约5000年前才在世界少数几个地方出现的。而在许多面积很大的地方,包括像我进行鸟类研究的新几内亚岛,文字的引入只有几十年的历史。

因此想要了解任何一个地方超过5000年前的历史或者更晚产生文字的地方的历史,历史学家都必须借助于文字之外的方法:基因学、生物学、语言学以及考古学都为研究文字缺失的历史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举个例子:今天菲律宾、印尼和许多波利尼西亚太平洋岛民看起来很像中国南方人,这是因为中国南方人曾经移民到这些太平洋岛屿,与当时已经生活在当地的少数狩猎采集人群进行了通婚。这个发现的证据就用到了以上提到的方法。科学研究表明大约6000年前,一群中国南方人移民到了台湾岛,带去了稻米、猪以及其他食物。4000年前,他们又从台湾岛移民到了菲律宾群岛。大约3000年前,他们乘船来到了数千公里外的最偏远的太平洋岛屿定居。这就是为什么菲律宾人、印尼人和波利尼西亚人看起来都很像中国南方人;也是菲律宾和印尼种植稻米、偏远的波利尼西亚岛屿甚至夏威夷都养猪的原因;也解释了为什么源自台湾的陶器和附近岛屿上坚硬的黑曜石扩散到了新几内亚、印尼和波利尼西亚岛屿,以及为什么菲律宾、印尼和波利尼西亚的语言直到今天还和台湾原住民部落的语言非常接近。这些发现都是用新涌现的科学方法而非文字史料证实的,毕竟来自中国南方的定居者当时也没法带着文字移民。

Q

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中,您指出地理与环境上的差异在各大陆的人类从公元前11000年到15世纪所取得的发展差异中扮演了关键的作用。1492年全球化开始后,这种地理和环境差异发挥的作用有什么变化吗?比如说,中东地区很幸运地拥有丰富的石油,但是这种由地理环境赋予的资源禀赋其实也只有到了全球化和工业革命后才能转化为为发展优势。

Jared Diamond:不同大陆上地理和环境的差异如何在公元前11000到15世纪这段时间里逐渐造成了发展程度的差异正是《枪炮、病菌与钢铁》里探讨的问题。

人们经常会问:全球化以及当今世界人口、思想和货物的快速流动是不是已经让地理在发展中变得不相关了呢?简单的答案:绝对不是!

全球化并未改变中国平滑的海岸线、境内主要河流的流向以及中国缺少半岛和近海大岛的事实,这些地理特性在现代中国的发展中将持续发挥影响。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中关于中国的章节里我提到过地理对中国的影响。全球化也没能让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克服地理和历史带来的长久劣势,至今无法与中国、欧洲以及北美等社会比肩。尼日利亚开展农业不过是4000年前的事,刚果的农业更是只有2000年历史,这两个地方直到1000年前才有文字。相比之下中国在10000年前就发展出了农业,文字的历史也有数千年之久。尼日利亚确实有丰富的石油,刚果也有丰富的矿藏,但这两个国家仍旧贫穷。近几十年来的全球化对于让尼日利亚和刚果这样的国家去赶超有着一万年的农耕历史和几千年的文字历史的中国都是不足够的。

Q

气候变化这样的全球危机需要全球性的应对。过去三年的疫情似乎将全世界推进了一场应对危机的测试。如今,疫情已经淡出公共视野,你觉得现在的我们在全球危机面前是否准备得更充分了?世界各国合作的意愿和能力加强了吗?

Jared Diamond:现代社会遇到的全球性危机的确需要全球性的解决方案。气候变化就是这样的全球性危机,新冠疫情也是。确实,现在人们对全球危机的讨论比以前多了,也开始作出努力来解决,但是这些努力还远远不够。如果人类真的打算消除气候危机、资源枯竭和发展不平等,我们就应该更加努力去寻找解决这些难题的办法。对于世界面临的问题,我们还没有走在正轨上,我们必须做得更好才行。

Q

在《昨日之前的世界》里,你提到现代社会可以从诸如新几内亚这样的小型传统狩猎采集社会学到很多东西,比如育儿、养老甚至获得更好的健康状况等。东亚社会当然和新几内亚有很大差异,但同样注重家庭,常常几代同堂,祖辈会帮助照顾孙辈,老人也可以在家终老。然而,东亚的传统家庭模式也开始瓦解,家庭规模变小了,很多人选择不生孩子,社会同时出现了低生育率和老龄化的双料难题。相较于同样面临这些挑战的欧美国家,中日韩等国家似乎还把低生育率上升成为关乎民族存亡的大事。在你看来,持续走低的生育率真的是一件彻头彻尾的坏事吗?

Jared Diamond:中国、日本和韩国的生育率近年来已经跌到了人口替代率以下,这意味着有更多的老年人去世,却没有足够的婴儿出生去填补这个缺口。因此,这三个国家的总人口都出现了下降。其实许多欧洲国家的人口也在负增长,如果不是移民涌入的话,美国也会如此。

和我的日本亲戚以及中国、韩国和欧洲的朋友聊天时,我了解到这些地方都把出生率的降低视作民族危机。

事实上,这些国家包括我所在的美国都不需要那么多人。即使中国 “仅有”14亿人而不是15亿人,即使日本的人口从两年前的1.27亿掉到了现在的1.24亿,它们在世界上的重要性丝毫不打折扣,并且仍然能够支持足够的创新。所有国家巨大的人口都是人类面临的巨大难题:得有足够的食物和资源来供这些过量的人口消费。因此,每当你听到中国的出生率又下降了,或者韩国的出生率已是世界垫底,或者日本已经过了人口拐点,不必为这些“莫须有”的危机惊慌。

Q

你是在二战期间长大的,也经历过60年代整个世界无比接近核战争的紧张时刻。但是你却认为人类现在比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都更加远离战争的威胁。俄乌战争拖的时间比大部分人以为的要长,目前也看不到结束的迹象,你对人类文明面临地区甚至全球战争破坏的前景看法有变化吗?

Jared Diamond:我在二战期间长大,那段时间我每天都读到和听到世界上发生的各种惨剧。80年过去了,对我的一些年长的美国朋友和家人来说,二战带来的创伤仍然难以愈合的。1962年古巴危机的时候,有那么一星期,一场全面的核战争似乎在美国和苏联之间一触即发,一旦爆发必将夺去数百万人的生命。古巴导弹危机之后,尤其是1990年苏联解体之后,比二战更惨烈的战争的威胁似乎消退了。然而,俄乌战争提醒我们这样一种风险在增加:政治领袖可能会做出误判,或者会不明智地将一场起先仅仅是地方性的战争升级。因此,你我这样的普通人不免会担心我们会不会再次经历世界级战争的恐怖。要知道二战之后,不仅仅是日本和德国这样的战败国,就连美国和其他的战胜国,每一个被卷入战争的国家的公民都陷入了伤痛之中,这种伤痛仍历历在目。

Q

你对人类的未来保持着谨慎的乐观。你还提到人类有51%的可能性能找到“皆大欢喜”的解决方案。51%也不是多乐观的概率,不过它至少仍是积极的。是什么让你保持这种乐观呢?

Jared Diamond:有两个因素让我对人类的未来谨慎乐观,正是这两个因素让我预测我们仍有51%的概率能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首先是很多年轻人开始更加关心世界的未来,他们也开始更加关心老年人。我的双胞胎儿子5岁的时候就参加了拯救地球热带雨林的游行,瑞典十几岁的女孩格蕾塔·桑伯格(Greta Thunberg)也以其对可持续话题的生动言论而变得家喻户晓。年轻人逐渐意识到,如果世界变得更糟:气候恶化、资源枯竭、分配不公……他们自己将承受恶果,而老年人则知道自己不久将告别世界。一个60年代出生的人,如果连自己孩子的未来都不关心的话,为什么要关心2060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呢?

另一个让我保持乐观的因素是大型跨国企业开始更加关注可持续性。20年前我可能会说,这些大型跨国企业是地球上最邪恶的力量。然而,沃尔玛、联合利华甚至一些石油公司都开始重视环境和可持续事业了。部分原因是它们希望几十年后还能有生意做,它们清楚地知道,如果地球今后是一团乱的话,自己的利润也会大幅减少。这些企业的领袖也开始意识到,如果世界变得更糟糕,他们自己的生活以及子孙的生活也会被毁掉。

Q

现在应该没有多少人会否认像气候变化、资源枯竭和贫富分化这样的全球危机,但是,这些威胁的紧迫性对于不同人却是不一样的。比如,马尔代夫人对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肯定比其他地方的人更敏感。对于环境危机,亚洲和非洲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责任最小,但遭受的风险却最大。全球解决方案需要所有人都做出牺牲,那我们如何找到能让全人类为了生存而甘心做出牺牲的共识呢?依靠宗教和政治的力量可能不够?

Jared Diamond:

能让全人类为了生存而甘愿作出牺牲的最大动力显然不在于宗教信仰或者政治,反而来自人类固有的自私和对自我利益的关注。

举例来说,刚过去的这个月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热的一个月,全球人民都在忍受高温的袭击。佛蒙特州几乎很少遇到洪涝,就在上个星期破天荒遭遇了倾盆大雨带来的洪灾。在我加州的家里,水也漫到了地下室。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们可能正在经历干旱、饥荒、疾病甚至战争——战争的罪魁祸首不仅是邪恶的政客,很多时候起源于资源竞争和贫穷。简单说来,越来越多的人被迫意识到他们必须作出牺牲,哪怕是出于自私的原因,否则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孩子就无法生存。

Q

你在退休后还笔耕不辍,有些书是在70甚至80岁的时候出版的,让人钦佩。你在加州家中的日常一天是怎样的?你有什么长期的爱好吗?同时作为一名跨学科学者和作家,这些爱好怎样帮到你做跨学科研究?

Jared Diamond:不!我还没退休呢!虽然我的86岁生日就快到了,但我还在大学里的全职授课。我正在写的书计划于我90岁生日前后出版。

我母亲在我三岁的时候就教我阅读,在我六岁的时候教我弹钢琴;我七岁开始观鸟,十一岁开始学习英语以外的语言。这些爱好持续到了现在。

我每天大约6点起床,因为我是一名观鸟爱好者,所以我会尽量在鸟类最活跃的清晨起来。一周三个早上(比如今天),我会去健身房,在八个器械上做负重练习,这样就可以向儿子们吹嘘我举了多少公斤。当然了,我的两个儿子才36岁,所以他们举起的重量是我的五倍多。。。我和朋友们合奏大提琴/钢琴或者小提琴/钢琴奏鸣曲,所以基本上每天都会练习钢琴。我每天花半小时阅读意大利语书籍,每周和一个意大利朋友进行一次两个小时的口语练习。每天我和妻子会花大量时间聊天;每周有两个晚上,我的一个儿子会来家里和我们一起吃饭;另外一个儿子住在150公里外,他也会不时来看我们。

如果不是在做以上这些事情,我就是在写我的下一本书。

Q

除了读书之外,你还会定期阅读哪些报纸和期刊来紧跟时事呢?听说你不用社交媒体,那靠什么和外界联络呢?你的居所离好莱坞很近,会经常去看电影吗?喜欢看哪一类型的影片呢?

Jared Diamond:我每天上午九点之前都会看《纽约时报》和《洛杉矶时报》。

后面的时间里就基本不碰报纸了。我不看电视,这样的话,每天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事情给我带来的低落就被留在了在早上,我还能开心得过好剩下的时间。相反,我的大部分朋友选择晚上看电视,这样他们睡觉的时候就很难过……

我也看《经济学人》,是我儿子订的。这本周刊很好地概括了世界范围内发生的事情,虽然我对它的观点并不总是认同。

这时代不用社交媒体怎么和外界沟通?当然可以。我和人类历史上的所有人一样与身边人保持联络:登门拜访,见面,聊天,外加两项现代发明——电邮和电话。

我妻子和我每年会出去看几次电影,我们感兴趣的主要是关于二战的电影,因为它对我和妻子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Q

是否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下你最近的阅读兴趣和书单呢?

Jared Diamond:以下是几本我读了多次的书。

内容源于《周末画报Reading Life》《阅读世界,让灵魂GAP一下》

采访/撰文— 刘利

编辑— 罗敏

图片—中信出版社

关键词:

精彩推送

比亚迪158亿大动作!
文化 2023/08/30
纽约油价28日上涨
空间 2023/08/30
保险重疾险有哪些?
悦读 2023/08/30
手机puk码是什么
文章 2023/08/30
梦见鲫鱼什么预兆
经济 2023/08/30

资讯播报

sci检索号是什么 sci检索
家具 2023/08/30
莫莫(关于莫莫简述)
CPU 2023/08/30
饿了么8.30免单答案
收藏 2023/08/30
8月,值得收藏的十句文案
信息化 2023/08/30
做梦牙掉了是什么征兆
产品 2023/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