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机遇,科幻创作天地宽(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 来源:人民日报
- 时间:2023-09-08 14:57:57
上图分别为电影《流浪地球2》剧照和科幻小说《三体》书影。
核心阅读
当今高度发展的现代科学,如物理学、宇宙学和分子生物学等,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更加神奇、更加广阔、更加变化莫测的宇宙和大自然,这里面蕴含着丰富的科幻资源
(资料图片)
从事科幻创作以来,我不断从科学技术中寻找故事资源,努力以科学原理为基础,在科幻小说中表现渺小的人与宏大的宇宙之间直接的、实在的联系
科幻作品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科幻想象力,激发创意和创新能力。相信会有相当一部分小读者、小观众喜欢上科幻,进而开启对科幻和科学的自觉探索
我走上科幻创作道路,受科学影响很大。少年的时候,在《参考消息》上看到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当时那种兴奋劲儿至今难忘。许多年里,我曾无数次幻想中国人漫步太空的画面。如今,神舟飞船不断往返于天地之间,在电视里看到中国航天员置身太空的身影,有时我会感觉如梦似幻:这些是真的吗?
近年来,中国科幻快速发展,受到更多读者和观众的喜爱和关注,这与我们社会的整体发展,包括航天事业的进步、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等,有着很深刻的联系。我们处在快速的现代化、工业化、数字化进程之中,充满机遇和希望,也有压力和挑战。人们赞叹科学的神奇,期望科技为人类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这一切都为科幻的繁荣提供了沃土。
科学是科幻小说力量的源泉
科幻是近代科技革命的产物。19世纪初,科技进步推动了工业革命,引发了对未来的想象和向往,由此诞生了科幻文学。上世纪20—60年代,人类已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进一步显示出改变世界的巨大力量,而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物理学革命也带给人们全新视野,对科学力量的惊奇和对未来的向往在这一时期都达到了高潮,科幻小说由此进入繁荣期。
科幻小说基于科学展开想象,构建了一个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科幻世界。不过,科幻作家想象未来,并不是为了预测未来。一部科幻小说质量的高低,和它预言的内容在未来能否实现也没有太大关系。很多科幻作家包括我自己,甚至有意选择那些实现可能性不大的设定来讲故事,用有新意的视角展示科学的奇丽与震撼,让人感受科学之美。
人们会问,科幻诞生200年来,无数作品对未来进行了种种设想,科幻的创意会不会枯竭?在我看来,科幻小说的创意是无穷的。一些传统题材也可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就看你如何去表现它。比如世界科幻短篇经典《追赶太阳》,讲述劫后余生的登月宇航员为了求生,背着太阳能电池板,利用月球表面重力,跳跃着追赶太阳。这是传统的登月题材,故事也很简单,但写得令人震撼。再比如,我国航天技术不断进步,如果用“微写实”的方法来处理这一题材,写一个工程队在月球上如何建设台风电站和人类月球基地,我想一定大受欢迎。
此外,科学向前发展,会不断产生新领域,提供新题材。当今高度发展的现代科学,如物理学、宇宙学和分子生物学等,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更加神奇、更加广阔、更加变化莫测的宇宙和大自然,这里面蕴含着丰富的科幻资源。只是现在的基础科学,理论更复杂,数学表述更艰深,非专业人员难以接近。充分开掘这些资源,是科幻作家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科幻文学发展的希望所在。
面对未知,科幻要用不断涌现的新创造和新震撼来战胜遗忘。要做到这点,就应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使自己的想象力与时代同步。
科幻把美从科学的方程式中释放出来
用想象拓展人生,是科幻的重要使命。很多人看过科幻电影《地心引力》,这是一部很纯粹的科幻片,它让我们看到,对科幻创作而言,最重要的是创作者要对宇宙怀有充满诗意的感受。好的科幻作品让我们从大海见一滴水,把人从局限的视野中带出来,感受现实之外更广阔的世界。
科学是科幻小说力量的源泉,但科学之美被封存在科学的方程式中,普通人需经过巨大的努力,才能窥见她的一线光芒。而她一旦展现在人们面前,对灵魂的震撼和净化的力量是巨大的,是其他题材文学难以达到的。科幻小说正是通向科学之美的一座桥梁,它把这种美从方程式中释放出来,展现在大众面前。
科幻小说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幻想的奇丽与震撼的程度。现代宇宙学大爆炸理论,壮观又震撼人心;生命进化漫长的历程,曲折而浪漫;广义相对论诗一样的时空观,量子物理中精灵一样的微观世界……这些科学所揭示的世界景象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作家怎么把这样的科学之美呈现出来?
“宏细节”是科幻小说特有的手段。小说必须有细节,但在科幻文学中,细节的概念已发生了变化。比如,科幻小说《奇点焰火》以“超级视角”描写宇宙大爆炸,创造宇宙只是一场“焰火晚会”。小说用区区几百字的“细节” 描写两个人在燃放焰火前后的对话和感觉,却在时空上囊括了宇宙自大爆炸以来的历史,展现宇宙之外的超宇宙图景。在我看来,这样的“宏细节”最能体现科幻文学的特点和优势。
从事科幻创作以来,我不断从科学技术中寻找故事资源,努力以科学原理为基础,在科幻小说中表现渺小的人与宏大的宇宙之间直接的、实在的联系。宇宙诞生之初比原子还小,那时万物融为一体,这就决定了宇宙渺小的部分与宏大的整体有着天然的联系,即使宇宙膨胀到今天的尺度,我相信这种联系依然存在,而且宇宙的演化和变迁与每个人的生活和命运息息相关。创作中,我一直努力想象人和宇宙具体联系的各种可能性,并试图把这种想象变成精彩和震撼的故事。
当然,科幻小说表现的并不总是未来和想象,也有现实和当下。以小说《三体》为例,第一部现实感比较强,为读者提供一个供想象力起飞的平台;第二部是从现实到想象过渡的一段漫长航程;而第三部则是比较纯粹的科幻小说,具有强烈的“科幻迷”色彩。从现实起航,到达空灵遥远的世界,这是传统科幻的典型结构,也是中国科幻读者所习惯的从现实走向未来的叙事模式。
把握机遇推动科幻创新发展
科幻电影对我影响很大,我讲故事的方式和画面感的构建都受到科幻电影的影响。图像是有力量的,很多科幻的想象只有用可视化的方式才能表现出来,在这一点上影视相较于文字具有很大优势。
不过,由于科幻小说创作出版的成本低,读者也相对固定,作家发挥的空间更大,可以尝试更多新颖的创意和表现方式。而科幻影视成本则高得多,需要争取更多注意力,面对更复杂的观众群体,求取最大公约数,因而形式内容上的创新要考虑方方面面的接受度,在艺术表现上做出许多平衡。
这些年,科幻文学和科幻影视发挥各自优势,特别是一些科幻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让科幻抵达更广泛的人群,拉动了科幻产业成长。今天发展科幻文学,要想办法扩大中国科幻作家基数,让更多人才和作品涌现出来。科幻影视的发展,则需要增加人才和经验储备,让新一代科幻编剧、导演、制片人有更多机会参与创作,还要加强科幻影视领域的国际合作,积累更多成熟制作经验。
推动科幻发展,对我们的文艺理论评论也提出了要求。比如,“宏细节”等科幻创作手法,亟待理论提炼,进而形成一种自觉的表现手法。科幻评论也要与时俱进,走出用老眼光看待新作品、新现象的窠臼,用创新的理论、敏锐而有朝气的评论推动科幻创作。
科幻作品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科幻想象力,激发创意和创新能力。可在学校教育中适当引入科幻教育,在课本里增加科幻内容,也可以通过网络科幻培养孩子的兴趣,相信会有相当一部分小读者、小观众喜欢上科幻,进而开启对科幻和科学的自觉探索。
中国科幻出现了很好的势头和局面,我们要把握好这个机遇,让中国科幻真正强起来。(刘慈欣)(本报记者董阳采访整理)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08日 第 20 版)
责编:卢思宇
关键词: